宝马11222-(china)NO1

宝马11222 > 环境园艺研究所 > 科技服务 > 科普园地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篇

时间:2012-03-28 14:30 来源: 【字体:

花韵
牡丹之歌

      提及牡丹,大约每个人的脑海里掠过的都是诸如“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类的修饰词藻吧。的确,牡丹在众香国中的地位,其实就如同盛唐之于中国封建社会,唐诗之于中国诗歌文学,一样的富丽堂皇,一样的光昌流丽,一样的雍容、华美、大气,一样尽显王者之风范。

      《全唐诗》中留下的牡丹之歌总数量超百首,诗家们各显其能,使出浑身解数,极尽推崇、赞美之能事。其中,白居易的《牡丹芳》是艺术成就相当高的一首:

牡丹芳

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艳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穠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

      白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直白的对比来描摹牡丹色之瑰丽,香之夺魂,态之撩人,整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处细腻,写意处潇洒,把牡丹花的丰姿神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白居易认为其它普通的“杂卉乱花”与牡丹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连“石竹金钱芙蓉芍药”也无法与之比肩。这种观点得到不少诗坛战友的认同,刘禹锡诗云: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徐凝亦有诗唱和:

虚生芍药徒劳妒,

羞杀玫瑰不敢开。

——徐凝 《题开元寺牡丹》

      而那个同样写了一堆牡丹诗的徐夤有时写到词穷了则干脆直抒胸臆,“羞杀千花百卉芳”(《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徐夤)“看遍花无胜此花”、“万万花中第一流”(《牡丹花二首》徐夤)。

      看来,管它什么芍药啊、芙蓉啊、玫瑰啊,虽然在名花排行榜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可是——高据榜首的仍然是牡丹。

牡丹美如此,艳如彼,诗人们当然惜它爱它没商量。

惜牡丹花二首(之一)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为院子里的红牡丹只剩下两枝残花而倍感惆怅,担心它们熬不过一夜风吹雨打明早将不复存在,于是半夜三更还举着火把来看花。据说李商隐后来受此诗影响,也同样写出了“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花下醉》)的名句,看来天下花痴,其行为皆大同小异。

      牡丹的一大好处,就是虽贵为花中之王,却从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是敞开胸襟让天下人齐来雅俗共赏。它是王谢堂前一掷千金的尤物,也是文人士大夫笔下风雅的吟唱,但同时也一样能扎根于寻常百姓家的篱落随遇而安,故而深得人心,“国色”的尊号当然就非它莫属了。

      因此,唐诗里有许多对唐都长安在牡丹花开时节,全城因赏花而如痴如醉万人空巷之盛况的描述,如:“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一首》刘禹锡);“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徐凝  《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  《买花》) “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王毂 《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  《牡丹芳》)。

      而徐夤写得更有意思:

牡丹花二首(之二)

徐夤

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

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

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当牡丹花轰动上市,不仅千金万户候门的王孙贵族为之癫狂,就连一向嗜书如命的读书人也顾不上家里“诗书满架尘埃扑”了。

      当然,这其中思想最深邃的仍然是曾主张借诗歌针砭时弊的白居易,白虽然自己也深爱牡丹,但统治阶级只顾寻欢作乐,为牡丹花挥金如土,却不问稼穑艰辛的情景他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于是诗人向天地造化大声疾呼“减却牡丹妖艳色”,让君主卿士回归王道,以百姓疾苦为重。

牡丹芳

白居易

……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轻车软轝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沉香亭畔

      牡丹之美,在盛唐,在长安,美至“一顾倾人城”,而同样在盛唐,同样在长安,却有位“再顾倾人国”的佳人,她曾“羞杀牡丹不敢开”,她令“六宫粉黛无颜色”,她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她,就是杨贵妃。

一千多年前的沉香亭畔,那个春意融融的夜晚,唐明皇和杨贵妃携手同游于牡丹花海之中,因“‘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遂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于是酒入豪肠的诗仙来了,绣口一吐,赋成《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

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写牡丹,亦是写贵妃,其实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交相辉映。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起它,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沉香亭畔的良辰美景、花好月圆、笙歌齐天,似乎还能想象到姹紫嫣红天香馥郁的牡丹花丛中,绝色妃子“回眸一笑百媚生”,似乎还能听到她和多情君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

      只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即便是艳压牡丹的杨贵妃,最终仍然也落得个“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的下场,空留下“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又是另话了。

 

花事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又名木芍药、富贵花、洛阳花,为毛茛科芍药属灌木。原产于我国西北部,我国栽培广泛,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是美好、富贵、繁荣的象征。

      牡丹一般高为1—3 米,叶互生,2回3出羽状复叶,具长柄。卵圆形至倒卵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花单生枝顶,直径达10—30厘米,萼片5,宿存;花瓣 5个或重瓣,花有红、黄、白、粉、紫、绿等色。花期在4—5月份。

牡丹要求阳光充足,也较耐阴,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及雨量适中的环境,耐旱性强,怕积水,能在近零下30℃的低温下越冬,在温度超过25—28 ℃时生长受到抑制,30℃时停止生长。牡丹喜肥沃、通气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忌粘重土壤及低洼易涝之地,以中性土壤栽培为佳。

       牡丹常用分株、嫁接方法进行繁殖。分株繁殖宜在秋季进行,选择4—5年生的健壮丛生母株,分株前适当控水,挖起全株后从容易分株的地方剪下,4—5株为一丛,然后栽植上盆;为了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可用芍药进行嫁接。在秋季选用当年新枝或1年生的枝条做接穗,进行芽接或劈接。用嫁接繁殖牡丹,生产量较少,费工费时。另外还可采用播种、压条及扦插法进行繁殖。

      牡丹栽培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以秋季为佳,不宜过早,过早则易引起“秋发”,第二年不开花或开花减少。牡丹移栽后要中耕除草、松土、培土,以利于根系生长。牡丹是喜肥植物,每年施3—5次肥,以保证养分供应,第一次可在解冻时结合浇水施入,第二次在花后施入,最后一次则在入冬前施入,肥料应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使用。牡丹在养护过程中,根据留枝的多少进行定干,并定期进行修剪,可将过多的不定芽及过多的枝条抹除及剪除,以保证植株营养充足,开花繁茂。

      牡丹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及灰霉病,虫害主要有根结线虫、蚜虫及红蜘蛛等,要注意防治,主要采用物理及化学两种方法进行防治。

       牡丹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可孤植、丛植及片植,是我国园林不可缺少的植物之一。也可植于庭院观赏。目前在我国很多公园及植物园中还建有牡丹园,以花为媒,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牡丹催花技术的成熟,牡丹成了岭南年宵花市的主打盆花品种之一。

花趣

姚黄魏紫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这话的确不假,然而,在洛阳牡丹中,姚黄和魏紫却是最好最奇的两种名花。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么,姚黄和魏紫便可称“牡丹之冠”。说起来,关于这两种名贵牡丹的来历,在洛阳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美妙动人的传奇故事哩。

      宋朝的时候,邙山脚下有个名叫黄喜的穷孩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每天靠上山打柴为生。在他上山必经的山坡路上有个石人,离石人不远,有一眼山泉,山泉旁边长着一棵绽放紫花的牡丹。这石人从哪儿来的,牡丹长在这里究竟有多少年了,谁也不知道。黄喜每天砍柴累了,到泉边喝水时,总会顺便给那棵紫牡丹也浇些水。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黄喜长成了个健壮英俊的大小伙子,有一天在砍柴下山回家的路上,迎面碰上一位穿紫衣的美貌姑娘,主动提出帮他担柴,一路跟他回到了家里,到了黄喜家就象到自己家里一样,帮着黄喜娘洗衣做饭,一刻也不闲着。原来这姑娘名叫紫姑,黄喜娘见紫姑又漂亮又勤劳,高兴极了,就留她在自己家住了下来,并有意要她做自己的儿媳妇。紫姑答应了,却说要等到自己到黄喜家满了一百天,才能正式成亲。

      原来,紫姑的原身即是山泉边那株紫牡丹,她有一颗宝珠,整天都含在嘴里,须含满一百天才能正式成为凡人,自从她踏进黄喜家愿作他家媳妇后,她就不仅自己含,还叫黄喜与她轮流含。她还一再叮嘱只可含着,不能咽下,否则,两人就不能结为夫妇。

      九十九天过去了,大喜的日子就要到了,黄喜兴奋不已。这天他仍与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当他走到山路旁的石人面前时,竟喜不自禁地对石人说起话来:“石人哥,我明天就要与紫姑成亲了,你为我高兴吗?” 没想到这一问后,石人居然开口答道:“你知道吗,紫姑是山泉旁那朵紫牡丹变的,她是个花妖精。” 听到石人说话,黄喜大吃一惊,跑到山泉边一看,果然紫牡丹不见了,心里更加害怕,这时石人又说:“紫姑要你含珠子是要吸干你身上的元气,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你就将没命了。不过现在要想活命还来得及,那就是回家后把那棵珠子吞下去就行了。”

      黄喜信以为真,急急忙忙赶回家,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一口将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见,脸色立刻就变了,人也差一点晕倒。原来黄喜上了石人的当。那石人是个石头精,一直想霸占貌美的紫姑为妻,但因紫姑有宝珠护身,所以无可奈何。而且,只要紫姑、黄喜含这颗宝珠满了百天,结为夫妇,那石人就更无计可施了。但现在黄喜已将宝珠咽下了肚,不仅紫姑失去了护身之宝,而且黄喜也将死去,这样,石人就可施妖法胁迫紫姑从他了。

      听了紫姑的诉说,黄喜大梦初醒,后悔不已,满腔的悲愤地带上利斧去找妖怪拼命。他到了山上石人那儿,举起利斧朝石人头上劈去。顷刻间,石人头顶就出现一道闪光,接着一声霹雳,将石人击得粉碎。石人遭到了天神的惩罚,可是黄喜肚中的那颗珠子也开始作怪,象烈火一样熊熊燃烧,黄喜痛苦得难以忍受,最后和紫姑一起跳进山泉自尽了。一段日子之后,这山泉旁边突然长出了两株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株开紫花,争奇斗艳,相互辉映,人们都说这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山泉边的两株牡丹分别移植到了洛阳城里姚家和魏家的花园里,从那以后,人们便管姚家的黄牡丹叫“姚黄”,而将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一直到现在,这两种牡丹还是洛阳牡丹中的极品呢。

国色俗话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花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涵盖了文学、美术、曲艺、装饰、民俗等等诸多方面,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中的一个细胞。

       这其中,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民族气息,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图案之一。它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在国人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本民族精神象征,它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意寓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渊源流长。正因为艺术家将此主观意愿生动地溶注在牡丹的形态之中,才使牡丹纹样的生命力具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那么,这些形式多样的牡丹图案,究竟都有什么样的象征和寓意呢?

     缠枝纹牡丹:传统吉祥纹样,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牡丹图案象征富贵,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有“牡丹,花之富贵也。”

      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鹭鸶与牡丹象征“一路富贵”。

      白头翁(鸟)与牡丹象征着“长寿富贵”或“富贵姻缘”。

      牡丹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绘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即老少同贵。

      牡丹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

      牡丹图案周围饰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

      瓶(平)插牡丹(富贵)其意表示:“富贵平安”。

      很长很长的一段年少轻狂的日子,竟是执拗地不肯喜欢牡丹,觉着它从里到外地连名字都滋滋地冒着土气,到后来,或许终于在心理上成熟到对万事万物都不再苛求,或许骨子流淌着的传统的血液注定要让我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着迷并一发不可收拾,才终于顿悟,牡丹之大俗,其实和诸多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竟是一脉相承,浑融一体。 当我们无论在大红大绿的锦缎被面或镶金滚边的绣花肚兜上,还是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或水墨丹青的国画作品中,无可避免地邂逅了作为“中国之色”的牡丹那艳冶的身影,你是否也能嗅到一片来自天上的异香呢?

本文摘自《唐诗花园——跟着唐诗去赏花》,陈菲、徐晔春、徐方圆、徐方芳编著,请勿转载。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1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