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压力倒逼广东深度保护耕地 鼓励出省出国种粮
“不断上涨的粮价,已经将世界逼迫到危险的边缘。”就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近日向世界发布这一消息的不久,又有两则消息相继传出透露世界粮食危机的危险境地。首先是22日俄罗斯官员透露,可能延长将于今年7月1日到期的谷物出口禁令,这已是8月5日首次发布谷物出口禁令后的第二次延期;接着是23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受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影响,从今年4月起,日本政府转售给国内面粉和食品加工公司的进口小麦价格将平均提价18.5%。
面对着各个粮食出口国相继提升粮价限制出口,保证粮食自足成为国家最好的稳定器,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保障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需要一定数量耕地来保证,这就是中央一再要求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根本原因。
但是,昨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近日审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透露,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用地和企业用地不断扩张,耕地一再受到侵蚀,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而对于广东,粮食的压力和耕地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关注:30年间广东作物播种面积减半
“广东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缺粮区,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缺粮区。”民盟广东省委会去年提供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广东每年粮食总需求3800万吨左右,然而,近年来广东粮食总产量在1400万吨左右,缺口高达2400万吨。
事实上,广东原本并不是一个缺粮省份。1952年,全省粮食产量854万吨,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产量,并开始有粮食净调出,改变了长期不能自给的局面。
“1976年开始,由于人口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粮食由余变缺并且缺口越来越大,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广东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粮食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减少。数据显示,1978年,广东全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7500万亩左右;2006年减少将近一半,接近4000万亩。2006年到2008年三年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维持同一水平。
“2000年至2003年由于受市场价格、资源约束和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省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连续4年下降。”省农业厅表示。
为了扭转粮食生产不利局面,中央和广东省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才得以实现恢复性增长。2006至2009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从3700万亩升至3800万亩。
广东省农业厅预计,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317万吨,同比增长0.2%。这意味着在2009年大增产、基数较高的基础上再次获得增产。
但省粮食局表示,去年全省的粮食自给率仍只有35%。其中,从外省采购约占外采总量的68%;从国外进口约占外采总量的32%。
“广东正面临着常态性缺粮现状,这仍将长期存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胡新艳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分析:粮食压力倒逼广东深度保护耕地
对于广东粮食安全问题,胡新艳认为,总量缺口并不能完全代表风险大小,主要要看口粮储备水平,从广东目前口粮保障水平来看,问题并不大。
省粮食局去年也曾表示,自《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施行以来,广东省开展了政府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建立了食用植物油储备制度,全省地方储备粮规模增加17%。
“国内充裕的粮食总供给为保持我省粮食供求平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省粮食局有关专家认为,全国粮食已连续7年增产,国家掌握的粮食库存和商品粮源较为充裕,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8%的水平。
“外部市场风险越来越大”,胡新艳指出。除了北方旱灾,国际粮价正疯狂飙升。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已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胡新艳分析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受极端天气影响,农产品种植受到影响,供求市场发生波动;加之美国等实现货币宽松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资金对大宗商品的炒作加强。
作为经济外向度最高和粮食进口大省,外部市场的波动势必将传导到广东省内市场。如何确保市场供给,稳定市场价格正是广东当务之急。而从中长期来看,“广东粮食安全水平不高,且缺口呈扩大之势,粮食供求平衡的任务艰巨。”胡新艳强调。
35%的自给率,显然让广东的粮食对外界依存度加大,随着国内外粮价的上涨,自给率的不足开始倒逼广东对耕地深度保护。市场观察人士称,这两年广东已经在农田复垦和保护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并且加大了投入,广东已经意识到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单位土地产出才能扩大粮食的自给范围。
应对:广东土地有限 鼓励出省出国种粮
“广东已有的基本农田要保护好,稳定本身已不多的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从经济学的比较优势来看,广东并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再说,农户种植也会从比较利益来考虑。”胡新艳表示。
“本省的土地是有限的,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空间。”胡新艳建议,广东应当转换思维,鼓励本省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到外省甚至国外去开展“异地农业”,去外地拓展粮食基地,这有利于实现和稳定本地粮食供给。“我之前在湛江国联水产参观过,它们把养殖基地都开到东南亚去了!”
曾长期受原材料掣肘的珠江桥生物科技公司如今就是尝到了开展“异地农业”的甜头。该公司总经理吴惠玲告诉记者,公司跟中储粮北方公司在嫩江种植2万亩大豆。“从豆种选用到种植,公司都全程参与,不仅稳定了原材料供给,还能实现从源头开始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
除鼓励企业出省中粮外,省农业厅也在千方百计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2009年全省共下达项目资金65.94亿元,下达农田整治任务464.2万亩,垦复灾毁农田77.8万亩。2010年计划下达项目资金14.26亿元下达农田整治任务81.5万亩。准备用10年时间,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模连片的1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全部建成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现代标准农田,全面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作者:黄应来 林山 李晓纯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