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11222-(china)NO1

宝马11222 > 水稻研究所 > 行业动态

【科技日报】广东举行水稻矮化育种60周年纪念暨水稻产业科技大会

时间:2019-07-03 00:00 来源: 【字体:
    “长期困扰我国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水稻矮化育种功不可没。”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29日说。29日,广东举行水稻矮化育种60周年纪念暨广东水稻产业科技大会,聚焦矮化育种贡献及国内外水稻产业前沿科技。

      黄耀祥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的主要创始人,在国际学术界被尊称为“半矮秆水稻之父”。上世纪50-60年代,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耀祥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第一个半矮秆水稻良种广场矮,随之又育成了珍珠矮、广陆矮4号、广解9号、窄叶青8号、双桂1号、桂朝2号和特青2号等一大批早、中、迟熟配套齐全的矮秆新品种。

      水稻矮化育种成功,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为加强,水稻产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150-250公斤/亩迅速提高到350-450公斤/亩,大批矮秆良种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水稻矮化育种是水稻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这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中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研究员说,水稻是世界上和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养活着世界上半数以上的人口。水稻更是广东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左右。提高水稻产量,对于广东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谢华安表示,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中国的水稻育种实现了两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使水稻产量提高了50%以上;第二次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使水稻产量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0%左右。

       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表示,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纪念农科先贤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甘于吃苦、为国为民的精神,多接地气、多沾泥土,把实验室搬到农业生产一线去,把成果体现在农产品增产增收中,在广袤田野上创造一流成果、书写精彩人生,努力用农业科技托举起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

地址:广州市金颖东一街3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