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11222-(china)NO1

宝马11222 > 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 > 媒体聚焦

【理事风采】科技支撑 用心守卫农产品质量安全 ——专访广东省农科院质标所所长王旭研究员

时间:2023-02-16 17:33 来源:本网 【字体:

  导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 下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评价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自成立以来,质标所一直承担着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认证检测等任务,同时还承担来自社会的科研样品检测、委托检测等任务,凭借着过硬的检验检测技术和科研实力,为政府监管、产业发展、服务“三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日,本刊记者就质标所近年科研创新工作的举措及取得成效,对该所所长王旭研

究员进行了专访。

  精耕质量标准领域 

  勇当农产品质量安全守护神

  Q《广东科技》:首先感谢王所长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质标所的基本情况。

  王旭:质标所前身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于2000年开始筹建,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承建的原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发展而来,2010年曾作为省农科院内设机构,称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质标中心”),2012年经省编办批准正式成立。2020年,我们根据业务实际发展情况,将监测中心更名为质标所。一直以来,我所秉持“质量、服务、法规、标准、责任”的发展理念,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及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相关研究和检测工作。

  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我们所已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环境监测的定点检测机构,以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协助全省347个优质农产品成功确认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共品牌,确保我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稳居全国前三。所里建有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农药残留)、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等40个科研平台。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我们的实验室均已通过国家级和省级计量认证(CMA),以及国家级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CATL),具备承担农产品、投入品及农业环境等74类产品中3780个参数的检测能力,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检测报告。

  Q《广东科技》:目前,贵所人员规模情况如何?

  王旭:近年来,我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各类科研人员108人,并初步构建了一支多学科、高学历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我们团队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9人,博士学历的25人,多名专家受聘为全国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等相关专业委员会专家。

 

 Q《广东科技》:你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及具体业务有哪些?

  王旭: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有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检测机构以及个人用户,业务主要是围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开展科技服务。具体来说有3个方面: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与评价。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质标所两套检测资质(CMA、CATL),以及作为国家市场监管局认定的食品安全检测复检机构、省农业农村厅指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复检机构的专业力量,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等开展营养品质、药物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指标的测试分析。我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连续20年承担农业农村部例行监测(风险)任务,现在技术能力已覆盖种植、畜禽、水产3类产品。自2008年开始承担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主要有种植业、畜禽、水产品的监督抽查、例行监测、风险评估及专项监测等内容,累积检测样品5万多个,获得监测数据180多万个,给政府部门提供相关舆情监测和分析服务以及大量监测数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产地环境检测评价与控制技术。我所基于连续多年积累的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基础、监测数据,构建了广东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提供规划指导。针对珠三角地区土壤现状,划分土壤重金属风险等级,根据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提供调整种植结构的建议,为珠三角地区的蔬菜种植设置了“红绿灯”。在环境评价基础上,提出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适种品种库,实现对不同地区种植品种筛选指导。打造了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研发适合当地中轻度及重度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9套,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并借助系统、小程序等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精准预警。目前已研制了广东省农产品产地环境风险诊断与质量安全保障系统、广州市“菜篮子”基地种植小程序等,可对全省土壤重金属情况进行实时查询,揭示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提供种植规划指导意见,为种植基地的选择排除风险隐患。

  三是农产品品质评价与品牌创建服务。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广东工作站、华夏有机研究院广东分院,为客户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提供技术咨询、出具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以及申请技术指导,提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识产品(“两品一标”)以及产品认证咨询服务工作。此外,我们还根据农产品品质特征开展数据挖掘,高质量指导农产品品牌创建。

  勇于探索 

  构建“研—产—推”全链条科技创新模式

  Q《广东科技》:近年来,贵所在科研创新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旭:近年来,在全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所科研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在项目承担方面,我们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农村部“948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业农村部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广东省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以及各级标准制修订项目等560余项。

  在标准研究方面,我所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大力推动区域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标准制修订保持优势地位,制修订国家、农业行业、广东省地方标准共190余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建立了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其中,国家标准(GB)发布11项,农业行业标准(NY)发布86项,团体标准(T/GDNB)发布40余项。二是推动广东省区域特色标准化工作,针对地方标准卡点、难点问题,积极对接省市场监管局和省农业农村厅,从专业角度牵头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审查,推进增强地标立项话语权。为科研单位、基层政府部门、企业开展团体标准发布服务20项。在制修订标准基础上,开展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服务全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园。

  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结合“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控新兴学科团队。我作为负责人,与15名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检测技术、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在氯化石蜡离子对试剂研发与风险评估、稳定同位素检测实现茶叶产地溯源、农田中锈去津农药控制研究、重金属检测基准物质制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Q《广东科技》: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也感受到了质标所当前科研创新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你们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王旭:近年来,我所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研—产—推”全链条科技创新模式,在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重金属污染控制及不同形态重金属检测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我们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科普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23项,制修订国家、农业行业、广东省地方标准共190余项,撰写著作47部,获批专利56件,发表论文400余篇,论文水平与成果质量不断提升。在此,我介绍3个方面的主要成果:

  一是在检测方面,重金属检测是我们的优势特色,我们研发的技术和仪器获得多项专利,为检测行业提供更精准的手段。2015年起,我所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重金属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单位。2017年,作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我所承接了2万余项检测任务,研发了重金属检测相关优化技术,发明微敞开石墨消解法,极大地提高了样品检测速度及精度; 形成高通量重金属检测技术,节约前处理时间25%~62%,削减消化成本42%~72%。作为生态环境部土壤详查任务重金属检测技术培训视频拍摄单位,我所相关检测技术视频作为标准规程在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推广,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安全监控,并推广至全国12个省份25家检测机构及相关单位。

  在传统农兽残检测技术研发基础上,创新打造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体系。目前我所制修订的《饲料中克百威、杀虫脒和双甲脒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已经发布11项,在研2项、申请中2项,检测相关的农业行业标准已发布10余项。

  新污染物检测方法取得创新突破。目前针对农产品中污染较为普遍且对检测方法存在较大挑战的新污染物氯化石蜡(CPs),我所研发了一种同时适用于液相色谱和质谱的氯增强离子化试剂,突破了CPs在液相色谱-质谱常规离子源条件下难以电离的瓶颈,简化了检测过程、提高了灵敏度,建立了短链、中链和长链CPs 同时检测的方法。基于该方法,我们开展了典型污染区土壤-散养鸡体系CPs 风险评估,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色谱A》(SCI大类二区,IF 4.759)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SCI大类一区,IF 5.279)上。我所研究团队将CPs检测与评估的成果服务于其他科研院所的CPs科学研究,形成了以CPs为代表的污染物检测及评价技术的科技创新与服务模式:科研项目→论文/专利→产品→成果技术服务。

  二是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现代光谱、色谱、质谱技术,开展重金属、农药、兽药、真菌毒素等污染物的定向与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揭示污染物从产地环境(或投入品)到农产品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消解动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相关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放心消费”。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掌握以韶关为代表的广东省 18 个地级市的农产品及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状况,绘制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区地图及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报告,为政府指导种植规划和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手的系统数据。查找出农田重金属超标种出的农产品不一定超标的原因,提出了有关标准制修订建议和污染控制措施。

  三是风险监控方面,基于检测与评价方面积累的大量研究与基础数据,我们自主开发了广东省农产品产地环境风险诊断与质量安全保障系统,涵盖广东省18个地市1万多个农田农产品中5种重金属的10余万条污染特征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绘制出广东省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风险图谱。通过该图谱,可对全省土壤重金属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在系统中选择需要查询的地点,即可获得当地各类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而给予种植规划指导意见,实现对产地环境风险诊断和重金属安全控制,高效、精准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推动全所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Q《广东科技》:你们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这么显著的成效,在保障科研顺利开展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旭:在保障科研方面,我所通过持续优化科研创新生态,确保各个项目团队和科研项目都能按计划和进度目标顺利实施。

  一是持续完善单位管理体系。对重点领域规章制度开展“废、改、立”,修订完善科技成果奖励、成果转化管理、绩效分配等核心管理办法;优化审批办事流程,规范内部管理,并开展制度宣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增设管理服务机构财务科;开展“减表行动”(减少填写表格数量和栏目),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省农科院协同办公系统,开通更多使用功能模块,优化程序路径;探索运用现有专业平台实现专业领域管理信息化;进一步优化经费查询渠道,着力为基层减负,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三是加强条件平台建设。保持所内现有40个平台的良好运转,积极参与省农科院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利用平台建设资金购置仪器设备,为科研项目开展提供有利支撑;对野外试验大丰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加装基地监控,完善基地管理,为科研人员搭建试验平台。

  Q

  《广东科技》:最后,请您谈谈质标所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王旭:我们将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重要手段,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开展农产品中农兽药、重金属、持久性污染物、品质特征物的检测技术、风险评估技术和全产业链控制技术研究;熟化科技服务模式,争做农产品中污染物检测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培训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决策与信息发布的技术研判者、农产品质量安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保驾护航的守护者、挖掘农产品特征品质标识物引导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者。

  到2025年,我所要基本建成科技创新水平亮点突出、服务“三农”能力扎根基层、综合实力国内一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达到跟跑国家队、领跑省级队的战略目标。

  (本文素材及图片由质标所提供)

  (原文刊载于《广东科技》2022年第12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3Bl_HGWb2hO0PctMqtiHA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20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