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11222-(china)NO1

宝马11222 > 茶叶研究所 > 科技服务

【钦州日报】做优茶产业 唱响茶品牌

时间:2021-11-29 11:01 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字体:

图片说明

专家到茶厂调研 邓宗毅 摄

图片说明

专家组成员在茶场采集样本

图片说明

正久茶厂收藏的茶产品

图片说明

工人包装茶产品

图片说明

茶叶生产线

图片说明

专家组一行走进五皇山了解茶树种苗保护情况

图片说明

钦州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邓宗毅 摄

图片说明

灵山县陆屋镇茗桂茶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本报记者 肖鑫 摄

  本报记者 肖鑫 通讯员 邓宗毅

  “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是市委书记许永锞给政协点的题,市政协积极作为,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沉下心推,摸清了钦州茶产业的底子,明确了发展思路,我们有信心将茶产业打造成为钦州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市政协主席吕洪安在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组座谈交流时说。
  “有科技加持,钦州茶产业一定能实现‘弯道超车’。”受钦州市政协邀请,11月1日至5日,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清远综合试验站站长,广东茶产业联盟理事长操君喜一行4人深入灵山县、浦北县茶区,对茶叶生产、品种培育、老茶树产业开发、加工技术工艺提升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操君喜在对钦州茶叶调研后指出,钦州的茶产业有历史、有资源、有生态、有产业、有领导的重视,加上科学规划和科技支持,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钦州就‘科技支撑钦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达成意向性协议。”作为具体牵头开展调研的负责人,钦州市政协副主席李云昌在钦州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宣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在开展茶树资源普查鉴评、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早春茶形成机理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茶叶乡村工匠培育等四个方面帮助钦州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广东学经验
  钦州茶叶历史悠久,在西汉时期已有茶的种植和生产,现仍保存有清代老茶树资源。灵山县、浦北县作为我市茶叶主产区,水土资源保持较好,富硒土壤广泛分布,十分适宜茶叶种植和生产。
  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总书记的讲话,也为我们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道路、凝聚了力量。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钦州市委的决策部署,市政协把“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列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专题调研组,市政协主席吕洪安高度重视,不仅部署调研考察工作,还深入各县区开展调研,为钦州依托现有茶资源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4月,调研组在市政协副主席李云昌的率领下赴广东省英德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考察学习,围绕“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议题进行讨论,形成《关于“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为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到广东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厘清了我市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李云昌说,我市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政企联动有待优化、合力不足,茶叶品种优势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整合力度不够、产品价低,科技支撑能力较弱、产业合力未激活等问题。
  通过考察调研,调研组发现英德市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英德市以“五品”(品种、品质、品类、品位、品牌)为抓手,着力实现种植规模化、品种良种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群化,打造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红茶品牌——“英红九号”。
  广东之行结出了两地合作的果实: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组来钦调研考察,并与钦州市科技局签订了促进钦州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进深山觅古树
  “你们这里的柑橘是什么品种?有专门收藏陈皮的仓库吗?最老的陈皮是多少年的?”11月1日,专家组一行走进浦北县金浦龙茶业有限公司,便与企业负责人聊了起来。近年来,浦北县大力发展康养茶产品,形成了以龙门镇为生产加工主产区的柑普茶和陈皮茶康养茶业。
  “以龙门镇为生产加工主产区的柑普茶和陈皮茶正在兴起。”浦北县政协副主席韦少坚介绍,目前浦北全县有获得茶叶产品生产加工许可证企业35家,其中生产柑普茶的企业28家,在龙门镇有27家。每年龙门镇销往广东芳村茶品批发市场的柑普茶约760吨、陈皮约1200吨,在广东柑普茶和陈皮产品销售中占有很大比例。
  离开龙门镇,进入五皇山,汽车穿行在盘山公路上。专家组先是到五皇山茶业专业合作社了解茶叶制作加工工艺,然后到正山茶园寻找古茶树。五皇山上的茶树园以桂青老茶树为主,不少老茶树的树龄在百年以上,这些老茶树都生长在丛林间,不施肥、不打农药,原生态生长。
  “这株茶树至少有200多年了。”在正山茶园,茶园负责人颜锋指着身旁的一株直径十多厘米的茶树说,五皇山里像这样的老茶树还有很多,但由于没有人专门做过调查统计,具体数目不得而知。在颜锋的带领下,专家组还察看了另外两株百年老茶树,这两株十米高的茶树都被颜锋用支架保护了起来。
  看完五皇山的古茶树,专家组还来到平睦镇五峰山,考察白云茶业生态园、峰茂茶叶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并寻找古茶树。
  “浦北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古茶树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政府要牵头做好老茶树的数据收集和种苗保护工作。”操君喜说,浦北要利用古茶树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做六堡茶、红茶、单丛茶三个品类的茶产品开发。在石祖禅茶园,专家组、市调研组成员,以及浦北县茶产业工作专班人员、浦北县茶企业代表一起召开了座谈交流会、茶叶品鉴会。
  近年来,浦北依托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五皇山森林资源及林下古茶园,以创建“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扶持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打造成茶旅龙头企业,在用地、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成了集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石祖禅茶生态景观园。2017年以来,石祖禅茶生态景观园先后获得了“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
   以科技兴产业
  “灵山同英德一样,原来都是做出口红茶。”在灵山的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操君喜开门见山指出了钦州灵山与广东英德的共同点:两地的茶产业发展都是由于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推动而起步,计划经济停止后陷入困境。
  “山不在高,有茶则灵。”1960年9月,陶铸到灵山视察,同月在《南方日报》发表了《灵山生产并不单调》的西行纪谈,随后灵山全县掀起种茶高潮,1965年被评为“全国茶叶生产标兵县”和“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灵丰牌红碎茶2号和5号,在1984年和1988年二次荣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
  操君喜表示,英德红茶的第二次辉煌得益于英红九号的研发和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茶科所逐步加强了英红九号从种苗繁育到配套种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英红九号品种得以开发出一系列优质产品。
  座谈会上,灵山县委副书记冯远波介绍,近年来灵山将茶产业作为农民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目前茶叶生产已经形成一个特色优势产业,是灵山县“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14年10月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 “中国名茶之乡”。但是,灵山茶产业仍存在茶园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品牌开发在低层次徘徊等问题。
  “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茶产能是过剩的,茶产品也不是生活必需品。”操君喜说,要想做好茶产业,就要做好品种、品质、品类、品位、品牌的支撑。他分享了由茶叶研究所主导制定的“生态茶园”模式,并表示茶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的支撑。
  在座谈会前,专家组先后来到平南镇考察桂灵茶业有限公司、中茗茶业有限公司参观冬茶生产现场,到广西正久茶业有限公司参观茶产业陈列室、产教城,到烟墩镇石瓯山茶场、陆屋镇广西茗桂茶业茶场考察。看到各级各部门如此重视茶产业发展,看到企业家、种植户渴望发展的眼神,紧密的行程安排不但没有让专家感到劳累和无趣,反而勾起了他们干事的热情。
  “茶产业是一个慢产业,需要有情怀的企业去做。”操君喜认为,灵山、浦北茶产业发展的离不开“生态、特色、健康、高效”的总体定位,政府可以从企业、人才、项目、技术和推广等五个方面着手来抓产业发展。下一步,广东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将会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为钦州选育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英红九号”,助力钦州茶产业“弯道超车”。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大丰路6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