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所花生油脂合成代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花生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广东是南方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位居全国第三。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十八碳烯酸—油酸(Oleic Acid, C18:1)具有降低人体低密度胆固醇含量、保护心脑血管等保健功能,亦有助提高食用油抗氧化能力、延长存储期。油酸含量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食用油品质的国际标准。普通花生油的油酸含量仅40%左右,远低于橄榄油(70%)等高档食用油。因此,提高花生油酸含量成为近十年国际花生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近年来,我院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室紧跟育种趋势,不仅成功培育了多个油酸含量高达70%的花生新品种,而且围绕高油酸所产生的生物学问题开展多组学研究。
现阶段,基于筛选脂肪酸脱饱和酶Fad2(Fatty acid desaturase 2)突变体的策略为高油酸花生育种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Fad2突变导致的脂质分子的含量变化仍不清晰。针对该问题,花生研究室在高油酸品种(H176)与正常品种(L70)种子发育的6个阶段,利用脂质组(Lipidomics)鉴定到547个差异表达的脂质分子,利用蛋白质组(Proteomics)鉴定到了159差异表达的油脂蛋白,并将蛋白组与脂质组进行联合分析,最终将21个三酰甘油合成蛋白与149个脂质分子的表达量被锚定到了油脂合成代谢的通路当中。该结果近期以论文:Integrated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Lipidomics and Proteomics Reveal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ipid Molecular Species in High-Oleic Acid Peanut Seed在线发表于著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一区)https://doi.org/10.1021/acs.jafc.9b04179。本研究为深入解析高油酸合成代谢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刘浩博士与洪彦彬研究员,通讯作者为陈小平研究员与梁炫强研究员。
脂质组与蛋白组联合分析高油酸花生油脂合成机理
近年来,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室深入围绕花生学科中的关键问题,在花生基因组测序、分子标记开发、油脂合成代谢机理解析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研究进展,极大地提升了我院花生学科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近两年发表的影响因子3以上的SCI论文8篇。